为深入贯彻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》,落实大连市教育局《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》要求,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积极探索,以培养职业精神、强化技能衔接、促进综合发展为目标,构建起贯通价值观塑造、技能精进、人格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。
知行合一,构建四维课程体系。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形成“基础+日常+特色+社会”的课程架构。筑牢基础课程,每周开设不少于1课时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,并辅以礼仪、传统文化、茶艺、职业道德等课程,完善基础课程设置;渗透日常课程,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,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、劳动安全、劳动法规教育,在职业技能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“务实肯干、坚持不懈、精雕细琢”的工匠精神;研发特色课程,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爱好,在已有咖啡制作、茶艺、插花、育婴等特色劳动教育课程的基础上,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非遗萨满轧染等校本课程,使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贴近生活。引入社会课程,开展“大国工匠进校园”系列讲座和“社区志愿我先行”“职业体验活动”等特色体验课程,不断探索劳动教育新途径。
融合创新,打造劳动教育特色。学校积极整合现有资源,逐步形成劳动教育特色。设立“非遗”劳动教育工作室,将传统轧染技艺融入劳动教育课堂,彰显传统文化魅力;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行为习惯养成,常态化开展每日卫生清扫、每周寝室内务大清扫等活动,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劳动意识;组织学生走入社区开展公益活动,以社会实践丰富劳动教育形式;定期组织学生前往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,学习劳动与生活技能;将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技能培养,依据不同年级安排认知实习、跟岗实习、顶岗实习,塑造学生敬业奉献的劳动精神。
内涵发展,厚植劳动精神沃土。学校将节日文化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,利用重大节日、纪念日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。“五一”期间举办“寻找最美劳动者”活动,激发学生“劳动光荣,奉献最美”的思想认识;中华传统节日期间,让学生在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,学习劳动技能,坚定文化自信。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、班级家长群等,积极构建家庭、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平台。通过讲劳动模范故事、树身边劳动典型等方式,涵养劳动教育品质,助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。通过“大国工匠进校园”“爱国卫生月”等活动,引领学生汲取劳动精神精髓,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。
考核评价,构建科学激励机制。学校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,全面、客观评估学生劳动素养发展,激发学生劳动内驱力。多维互动评价体系融实时记录、阶段总结、多元评价于一体,覆盖学校劳动、家庭劳动、社会劳动,促进学生树立热爱劳动、热心助人、服务社会的劳动价值观;主题活动评价体系聚焦校园劳动技能竞赛,发现学生成长的闪光点,以评促劳,以劳育人,全面提升劳动素养;学期综合评价体系总览学生学期整体劳动情况,除评选劳动积极分子外,在三好学生、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中将劳动表现作为重要评价指标,让学生在劳动中触摸自我成长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