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构建科学教育体系提升师生科学素养

近年来,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根据教育部办公厅《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》,构建完整科学的教育体系,取得显著成效。

整体培训,提升教师科学教育意识和素养。学校开展多层面、长短期结合的专业培训,组建教师共同体,进行教学研讨和案例分享,共同设计和实施相关科学探索、科学实践的项目式作业等,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,提升科学教育意识和施教能力,促进专业成长。积极承办科学教育活动,拓宽教师科学视野,承办“躬身教育,天辽地宁”辽宁省物理学科教师培训班活动,学校物化生等学科教师积极展示科学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,展示自创实验和教具,获得了与会专家、学者的高度认可。学校还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线上研修平台,助力教师提升科学素养。鼓励教师参加论文撰写、命题比赛等活动,物理、化学学科多名教师参加省市级命题工作,2名教师荣获省市级自制教具大赛奖项。

协同育人,系统设计校本课程。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要求,开齐、开足实验课。积极挖掘、开发课程资源,构建“五育融合,自主发展”学校课程。聚焦思维发展、科学探究、科技人文等主题,开设《化学与健康》《化学与生活》《有机化学卡牌》《物理方法与推理》《生活中的生物》等学科拓展课程。同时与德育、美育、劳动教育、体育相融合,形成跨学科学习项目,设计“劳动+技术”学科项目式教学,开发跨学科劳动项目主题,将科学技术与劳动技能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,实现劳动能力科学化、科学能力劳动化。“智慧式”创新劳动教育模式成果丰硕,学校被评为“大连市劳动教育示范校”。

创办社团,放飞科创梦想。学校开发由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信息技术、通用技术等学科组成的“思格创新社团”,并由多名科学学科教师联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发明活动,体现多学科综合育人能力,满足学生多元需求,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。该社团获评“大连市优秀学生社团”,两名学生的创意作品获第十八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创意作品奖,另有多名学生在省市级青少年发明创新类比赛中获得佳绩。学校创设科创教室,用 3D打印机制作建模豌豆射手、直升飞机、航空飞船、凉亭等,引导学生探索科技奥秘、激发创新潜能。2022年,学校被授予“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”称号。

丰富活动,培育科技报国人才。学校重视科普活动,通过课堂教学、文化宣传、讲述科学家故事等方式,传播科学思想,引领学生了解科学发展历程、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以及最新的科技成果。通过开展科技节、竞赛活动等,让学生感受科技魅力,激发创新自信。今年1月,学校举办首届科技节开幕式暨物化生实验展演活动,以一系列创意十足、趣味盎然的科学实验与表演项目,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了科学的神奇与伟大‌,激发了师生科学探索的热情。同时,学校每年有多名学生积极参加比赛,2024年有10名学生在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、世界机器人大赛中,获得国家级奖项,越来越多的学生展现出潜心探索、科技报国志向。


来源: 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
打印 关闭

上一篇:

下一篇: